熟悉轴承行业的人,也大都对山东烟店没有太好的印象。但这应该已成为过去。
从“鬼市”到“轴承集散地”
30年前,山东临清市一些头脑比较灵活的农民在农闲时节走村串户收购废旧轴承,然后再到集市上摆摊卖掉,赚些零用钱。后来做这种生意的人多了,交易地点也相对固定下来,并在临清市东郊形成了最初的轴承专业交易市场。但由于当时国家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而且在这里交易的轴承又非正规产品,于是执法部门逐渐开始查处。为躲避检查,市场几经“转移”,最终在烟店镇落了脚。
烟店镇隶属临清市,地处山东临清、河北馆陶和临西三个市县的交界地带,过去交通比较闭塞,经济也不发达。轴承市场转到烟店后,由于当地农民收入低,劳动力便宜,渐渐地加工地点也向烟店转移。为了不再招惹新的“麻烦”,他们常常白天加工翻新,晚上交易,于是就有了“鬼市”之说。
除了挨家挨户收来的旧轴承,当时烟店轴承的另一个主要货源就是全国大中型轴承厂家生产中淘汰的废轴承。在烟店,或者更大一点儿的地区内,轴承也被叫做“钢铃”,在这些最初的交易者眼里,“钢铃”就是能旋转的“铁圈”,用在独轮车、地排车等简易农具上。因为这些农具整天在泥土里打转儿,所以精密的新轴承反而不如旧的好用。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最初的烟店轴承市场并非恶意售假,只不过是用最低的成本满足特殊客户群体的基本需求而已。
烟店的“坏名声”起源于十几年前
上世纪90年代初,济南轴承厂一位被抽调去烟店参加“暗访”的质检工作人员竟然在一个业户摊位上发现了盖着他自己名章的合格证,而轴承明显是假的。业主说,轴承是一样的,但商标和合格证可以根据客户要求随意订做,也就是说,“你能买到你想要的任何品牌的轴承”,当然货不能保证是真的。
随着这种问题的不断严重,有关部门开始对已经形成气候的烟店市场进行清理整顿。清理整顿工作开展了很多次,掌握的标准也调整了好几次,最后,只有“查封一批、清理一批、规范一批、树立一批”的“整顿与引导”相结合的策略成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整顿、引导的最终结果使烟店轴承市场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市场规模也在得到政府的合理规划和积极支持后不断扩大。”烟店镇镇长王培峰说。现在,烟店轴承市场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轴承集散基地,全镇共有固定销售业户3000多户,流动商户4000多户,经销的轴承种类从农机轴承、电机轴承到汽车轴承,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含,总品种在1万种以上,市场年交易额接近30亿元。就连烟店的房价也在轴承市场的带动下涨到了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相当于其他相邻乡镇的6倍。
轴承交易背景衬托下的“轴承产业集群”
在日益红火的轴承交易的影响下,许多人开始把目光投向轴承产业。
一批有别于作坊加工的工厂化轴承制造企业迅速诞生,且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由哈鲁、同力、鲁寰、易鑫、奥利达等公司所代表的烟店轴承“新生代”力量已成为烟店轴承制造业的中流砥柱。现在,被烟店镇列入17家大企业名单的轴承厂年销售收入都超过了1000万元,其中年销售收入最高的公司已经超过1亿元,这个数字即便在整个山东轴承行业也不显得逊色。
哈轴集团是国内第一家看中烟店这个地方和背景的“正规军”,2001年,总投资1600万元的哈鲁轴承公司在烟店成立,哈轴集团持有其39%的股份。据哈鲁公司董事长张立祥介绍,现在公司资产已发展到5600万元,产品除供国内部分汽车、农机企业外,有60%出口海外。
就像哈鲁一样,鲁杭、瓦临等多个公司后面也都有着万向、瓦轴等这样国内轴承巨头的参与和支持。
烟店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应该再受到质疑,Z2组、Z3组的低振动轴承在有些企业的产出率已经很高,甚至个别时候能达到Z4组,当然这并不保证其每一件出厂产品都是合格的,但至少他们普遍拥有了保证它合格的流程和手段。或者说,现在的烟店轴承制造企业从根本上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作坊。
备案号:冀ICP备2021021801号 冀公网安备13042902000907号
经营性ICP:冀B2-2024013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轴承通讯录》 服务热线:16500011222
招商合作:15265856384